top of page
搜尋
  • 作家相片永續in Power 社會創新大賞

【銀髮照護的可能-平台化導入區塊鏈作為管理企業志工的工具】

人口老化帶來的照護壓力

台灣人口快速老化,根據衛福部推估,2019年國內長照需求人口至少已達7、80萬,預計在2026年國內長照需求人口將突破百萬,除了長期照護的龐大需求,在特殊情況發生時,也可能會需要短期的照護服務,例如:生病、突發意外的發生、家庭照顧者需要暫時的居家喘息服務、等待外籍看護交班的空窗期等等。


透過平台改變照護模式

以第三方線上預約居家照護平台為例,針對不同需求(照顧服務員、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護理師護士、藝術輔療師)提供短期照護服務,媒合服務提供者和需求者,在資訊、條件透明的狀況下進行平等的雙向溝通。透過開發的APP讓照護需求者可依照個人需求選擇擁有專業證照、經歷的照護人員,有別於政府長照派遣的方式,需求者可以擁有更多的自由度及選擇權;而在照服員方面,可以依據自己的時間、地區自由接案,同時也能獲得更多的工作保障。在照護產業中導入「媒合平台」的機制,讓照護服務提供者與需求者能夠更有效率的溝通、更快速地找到適合雙方的人選。


區塊鏈技術串連大數據平台,更實踐CSR

創新的技術為導入「時間銀行」概念建置雲端時間平台,利用區塊鏈技術打造志工大數據平台和開發「儲值時間」,志工透過提供服務來儲存勞動力,往後當自己或家人有需求時,可以提取等量時間的服務作為回報,更可以串聯企業、組織實踐SDGs,例如:透過「企業福委夥伴計畫」和企業合作,提供服務、企業員工優惠折扣方案、企業員工健康照護講座等。


優樂地看法

我們認為時間銀行的概念除了運用在居家照護服務上,也能發揮在社創、社會企業團體中,根據美國時間銀行創辦人Edgar Cahn所提到的時間銀行五大核心要素:資產、尊重、互助互惠、社會網絡及重新定義工作,透過整合企業、社福團體一同創造共享時間銀行,讓不同領域的組織能夠發揮、提供其專業能力和資源,不僅能擴大組織影響力也能共同創造社會共享價值。


時間銀行中的服務提供者除了企業員工,也可以擴大至不同年齡層,例如中老年族群,只要有時間且願意投入志工服務,都能參與在時間銀行計畫中,翻轉長者被照護的印象,藉由企業、民間及政府組織共同推動,讓這項專案平台成為社會性的互助互惠網絡。就如同社會企業開設的「職人淬咖啡館」,讓中高齡求職者及各行各業退休者重回職場,透過創意深入銀髮議題、改善社會高齡化問題,幫助銀髮族群重新獲得自我價值。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