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 作家相片永續in Power 社會創新大賞

【 建置原鄉E護,整合式智慧科技健康管理系統-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結合科技與愛減少健康不平等,翻轉偏鄉醫療


高醫的傳統與使命

「哪裡有醫療需要,高醫就往哪裡去」是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以下簡稱高醫)一貫的傳統,在高醫成立63年以來已投入偏鄉醫療服務超過20年。根據內政部2018年統計資料顯示,原住民跟全體國民平均餘命差距大約8.02歲。在高醫多年偏鄉醫療服務經驗中,發現了許多需要更多社會大眾關注的健康問題:

1. 根本問題:在地醫療資源不足,當地衛生所肩負醫療保健、疾病預防、公共衛生衛生等重責大任。

2. 健康問題:人口老化日益嚴重、長期照護資源需求上升,民眾外出就醫需舟車勞頓。

3. 人力缺乏:缺乏長期照護專業人才,長照資源取得不易,各項醫療及長照服務分散,使民眾疲於奔命。


偏鄉地區由於地廣人稀,在先天不足的限制下,偏鄉民眾外出就醫需耗費相當多時間,因此以往時常發生「跟路比命長」的憾事。隨著臺灣高齡化社會老年人口的增加,衰弱與失能所需的生活照顧及醫療照護資源需求大增,在山地離島地區因對長期照顧知能不足及人員招募不易下,照顧資源分布不均情況更為嚴重。


邀請您我攜手關注偏鄉醫療


依據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3、確保健康及促進各年齡層的福祉及目標10、減少國內及國家間不平等,偏鄉的民眾理應享有與都會地區同等的醫療與健康照護資源。為解決偏鄉長年以來在地醫療與健康資源不足問題,若可運用資訊科技輔助,建置一套符合偏鄉在地需求使用之智慧健康照護模式,強化當地醫療照護資源,將原有只能等疾病發生或惡化才進行治療的被動式照護,更改為透過利用智慧疾病警示預測,提供主動式介入之醫療照護服務,以減少偏鄉民眾疾病發生或疾病惡化機率。

高醫長年投入偏鄉服務,發行偏鄉醫療照護專刊


跨域合作,翻轉偏鄉醫療


為了解決偏鄉地區長年醫療及健康照護資源不足問題,運用資訊科技技術提升當地健康照護服務量能,高醫自2018年起,投入包含高雄市原住民區域(茂林區、桃源區、那瑪夏區)、臺東縣(大武鄉、達仁鄉)、屏東縣(霧台鄉、泰武鄉、牡丹鄉)等共計9個區域進行當地健康資源盤點,並邀請當地衛生主管機關、衛生所及異業廠商,共計召開43場次之跨領域需求訪談會議,依據當地需求,共同規劃建置以示範地區家庭歸戶之整合管理系統,在各界的鼎力相助下,原鄉E護系統誕生了。

跨領域需求訪談會議

健康E護,高醫守護


原鄉E護系統是一套結合智慧疾病管理、智能科技照護、疾病警示預測、互動式健康照護等智慧化服務系統。偏鄉民眾端可藉由使用APP,詳細紀錄健康量測數據、用藥紀錄、飲食紀錄及運動紀錄等,達到個人健康管理功能。此外,為提供山地偏鄉民眾智慧照護服務,透過結合目前市場各資通訊廠商所開發之智慧量測裝置,以當地盛行疾病包含糖尿病、慢性腎臟病、BC型肝炎及痛風、牙周病居等為主要照護對象,提供包含居家、社區型智慧照護設備,進行智慧健康照護服務模式試行。對偏鄉山區民眾而言,可能受限於網路環境、智慧型手機普及性不高、經濟狀況等因素,對智慧量測裝置的可及性及接受度較不高,但我們堅信「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沒努力就一定不會成功」的信念,往前邁出一大步,期望能透過科技輔助協助當地醫護團隊建構在地化智慧健康照護服務模式,讓偏鄉民眾也能同樣享有智慧科技照護服務。

科技導入-人臉辨識智慧量測站


永續服務,未完待續


「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至今高醫團隊仍透過不斷傾聽與服務,期望能夠發展一套符合偏鄉民眾使用之健康照護系統,自2018年開發至今,已有超過1,500名偏鄉民眾加入健康E護之服務,並在2019年成功減少偏鄉民眾外出就醫費用高達120萬元。

「社會關懷」是高醫人共同的特質,因此我們的腳步不會停止,未來我們將持續大步向前,期望能用行動帶來希望,在健康E護系統之架構基礎上,依據當地醫療照顧需求及不同區域特性,結合資訊科技、醫療照護、長期照護、社會服務,建置整合式智慧健康照護服務模式。並透過在偏鄉智慧健康照護服務模式的試行經驗,結合各界之資源與力量,發展出一套可行之商業模式,並複製擴散至其他偏鄉地區及都市地區,使原鄉E護系統能永續經營下去。

我們的步伐持續向前,期望能延續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對偏鄉離島地區醫療照護的投入,逐步打造智慧科技偏鄉。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