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in Power 社會創新大賞
【 讓女人幫助女人,做社會溫柔的後盾-社團法人台北巿婦女新知協會】
法人台北巿婦女新知協會已成立27年,從婚姻諮詢、家暴保護、就業輔導、到婚姻平權,戮力性別平等、女性自主。不止倡議並落地執行,主要服務項目為「女人 104 法律諮詢暨心情協談專線」、「家庭照顧者咨詢及培力」及女性邁向經濟獨立自主的培力單位 -「新知工坊」。
近年世界局勢及經濟環境變化劇烈,台灣社會結構也因步入高齡及少子化產生衝擊,女性在社會上各方面的獨立性較之以往更為迫切,婦女新知為因應這些變化,於2017年成立社會型培力單位:「幸福衣工坊」,提供有需要婦女一個培力成長與自我實現的平台,並於2018年轉型為經濟型「新知工坊」,不止培力同時承接企業委案,自已自足減少對募捐及政府補助與民間捐款的依賴。

我們承接設計師品牌訂製服內裡,縫有一塊生產履歷布標,這上面有著裁縫師的
簽名,以及製品的生產時數與成份及洗滌
建議,讓我們透過這張布標,來認識工坊這位裁縫師:林麗琴,麗琴是位有二十幾年工作經驗的裁縫師,台灣因紡織業大量外移,麗琴被迫結束原本的工作,因緣際會下來到工坊,而工坊接的案子主要為小量客制化,這與以往麗琴的生產線工作經驗完全不同,在工坊她必需與設計師直接面對面討論設計,並提出自己的經驗及想法,運用自身美學概念並迎接來自設計上的製作挑戰。像這位設計師的品牌概念為零廢棄時尚,回收舊衣再製成新衣,使用舊衣料的製作難度高於使用新布料,其中的不確定性及近乎零錯誤容忍率提高製程挑戰,麗琴在製作過程中累積了以往未曾有過的經驗並開拓產業眼界,「這份工作讓我學習成長,並且充滿成就感,因為我一次又一次地克服技術上的難度,並且完成設計師及客戶的委案,這是以前我在工
作上所沒有過的經驗」。
麗琴是工坊眾多姐妹們的縮影,她們可能曾經是全職家庭主婦,二度就業、或失婚失業,她們從一開始的培力課程或經由其他途徑轉介來到工坊,在工坊這個平台一起討論及分工協作,除了作中學,工坊亦安排姐妹們接受專業課程訓練,加強專業知識,而工坊亦開辦專業課程,除了聘請講師前來授課,亦安排有意願及興趣姐妹至課程擔任助教或講師,在工坊這個平台,不止成長自立,並協助其他需要平台資源的婦女,一同重返職場,共同推動社會前進齒輪。
由於工坊資源有限,故不拘泥於單點運作,為讓資源最大化運用,工坊發揮婆媽經濟,發包委案予無法出門工作的在家婦女接案,讓工坊成為一個多元就業平台,造福更多有經濟需求的家庭及個人。
工坊努力軌跡亦受到如蘋果日報、大愛、經濟日報、自由電子報、聯合新聞網、年代電視台MIT 360、中央廣播電台、中時電子報、人間福報、社企流、CSR@天下等媒體介紹,我們不閉門造車,樂於分享過程及經驗,讓社會大眾知道新知工坊這個多元就業平台,亦歡迎各方交流討論。
每個社會成員都是國家重要的一份子,而婦女在其中的影響力更是無遠弗屆,從單身女子到家庭主婦甚或台灣總統,女力是社會重要的產業力量,而己邁入高齡化的台灣社會,退休年齡後延已是無法避免事實,鼓勵並培力空巢期家庭主婦或退而不休婦女加入或重回職場,不止降低少子化所帶來年輕人口社會責任重擔,更能促進高齡人口保持活性,減緩推遲或避免失智及失能速度,降低社會成本。
而這樣的願景及進程需要有資源及能力的企業相助,在立足成長的路上,我們的後備資源及知識與專業力仍有成長空間,需要更多人力及空間去承接案件,需要更完整的經理人知識去組織運作並行銷推廣工坊,讓平台更穩固及廣為人知,不止是交接工具予需要資源的人們去扭轉人生劣勢,而是把接收到的工具與經驗,再度傳承予其他社會成員,大環境劇烈變動下,即使不是弱勢都可能失去原有資源而被迫處於劣勢,社會需要共好才能永續循環。
CSR企業社會責任已是目前國際潮流,經濟部亦已三讀通過將企業社會責任納入公司法,企業需就「環境永續」、「社會參與」、「公司治理」等方面提出報告書,婦女新知協會能在婦女權益議題上與企業合作,共盡社會企業責任,協同完成報告,提升企業社會好感度並建立社區及民眾信賴感,共創雙贏。
讓女人幫助女人,先用女力作為社會後盾,溫柔守護台灣。